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ALK和c-myc基因研究

ALK and c-myc gene of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系北京10006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 [3]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4]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5]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 [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分子生物学 原位杂交 荧光

摘要: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与c-myc基因的分子遗传学改变.方法 收集原发系统性ALCL石蜡包埋组织标本72例,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ALCL肿瘤组织中ALK和c-myc基因结构与数目的变化.结果 72例ALCL中,ALK阳性者42例,40例存在涉及ALK基因的染色体易位,其中17例同时伴有ALK基因的多拷贝;ALK阴性的30例均未发现ALK基因的易位,但其中14例存在ALK基因的多拷贝.ALK基因多拷贝的发生率在ALK阳性与阴性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病例中,均未发现涉及c-myc基因的染色体易位,但其中24例存在c-myc基因的多拷贝.结论 大部分ALCL伴有ALK基因的异常(75.0%).以涉及ALK基因的染色体易位最为多见(55.6%),ALK基因多拷贝也是ALCL较为常见的遗传学改变(43.1%).前者只出现于ALK阳性ALCL中,后者既可出现在ALK阳性也可出现在ALK阴性的ALCL中.ALCL中不见或罕见涉及c-myc基因的染色体易位,但c-myc基因多拷贝的现象较为常见(33.3%).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系北京10006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 [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