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乙状窦后入路的骨瓣设计进行改良研究,寻找一种安全、快速、有效、并发症少的骨瓣开颅技术.材料成人颅骨标本10例,福尔马林固定尸头标本15例,新鲜头颅标本3例.高速磨钻.电动开颅钻.照像器械:Sony S-75数码相机.Leica M500-N,Opton手术显微镜.方法 确定横窦和乙状窦的交界内下缘(A点)和星点(枕乳缝和人字缝交叉点,S点)的解剖关系;乙状窦垂直部和水平部交汇处内下缘(B点)和枕乳缝乳突基底水平处(C点)的关系.测量A-S和B-C点的距离.在距星点内侧3cm处横窦的下缘钻孔M点,测量星点和枕外粗隆-星点连线的垂直距离.结果 1.横窦和乙状窦交点的位于星点外下方,横断面上,平均距离为10.8±1.lmm.在矢状位方向,平均距离为3.5±0.7mm.且颅骨和头颅标本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乙状窦水平段和垂直段交点(B点)位于乳突基底水平枕乳缝点(C点)的外下方,在横断面上平均距离5.8±1.8mm.矢状位方向距离为8.4±0.8mm.头颅标本所测得的数据和颅骨的数据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星点内侧3cm处横窦下缘(M点)和枕外粗隆-星点连线的垂直距离(M-P)左右存在差异,左侧1.2±0.3mm,右侧4.2±0.4mm.右侧高于左侧.结论 行乙状窦后入路骨瓣开颅时,取星点外下方、枕乳缝乳突基底外下方为钻孔点是安全、快速的方法;在横窦下方钻孔时要注意左右横窦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