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在急性机械性脑血管痉挛早期的变化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vascular wall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during early stage of acute mechanical cerebral vasospasm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0 [2]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北京市100050
出处:
ISSN: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颅内 内皮细胞/超微结构 动物实验

摘要:
背景:某些颅脑手术中难免会对脑血管进行牵拉、夹闭等机械性刺激,导致急性机械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目前这种急性机械性脑血管痉挛的病理生理及病理预后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猫大脑中动脉血管直径、脑血流量、血管壁和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在机械性刺激痉挛后早期(2 h)的变化.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和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材料:选用健康成年的杂种猫6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3.5 kg,由中国医学科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Periflux 5010型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瑞典Perimed公司).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3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完成.200 g/L水合氯醛腹腔注射(2 mL/kg)麻醉后,取俯卧位.正中切开头皮,于前囟后1.5 cm,旁开1.5 cm开方形骨窗,8×10 mm,挑破硬脑膜,选择无血管或少血管的脑表面固定激光多普勒血流计的微细探头.再使动物侧卧位,利用手术显微镜,通过眶下入路,暴露右侧大脑中动脉.选择大脑中动脉跨越嗅束前部位,利用钝性器械重复刺激大脑中动脉,频率为100次/min,持续30 min.分别于刺激前,刺激结束后0,0.5,1.0,1.5,2.0 h测量刺激前后大脑中动脉直径的变化,监测皮层脑组织灌流指数的变化,观察刺激后2 h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刺激前,刺激结束后0,0.5,1.0,1.5,2.0 h大脑中动脉直径和皮层脑组织灌流指数的变化以及刺激2 h后大脑中动脉血管壁和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纳入6只实验动物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脑中动脉直径的变化:刺激结束后0,0.5,1.0 h大脑中动脉直径分别为(0.617±0.129),(0.723±0.082),(0.840±0.084) mm,与刺激前比较,明显变窄[(0.897±0.066) mm,t=4.74,4.017,1.299,P<0.01].②脑组织灌流指数的变化:刺激结束后0,0.5,1.0,1.5,2.0 h灌流指数分别为67.8±18.5,82.5±17.5,89.8±24.0,94.0±22.2,98.5±21.0,明显低于刺激前(159.2±23.5,t=4.716~7.469,P<0.01).③大脑中动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大脑中动脉经急性机械性刺激后早期(2 h)内皮细胞染色质边集,凝聚成新月形小体,线粒体嵴模糊不清.结论:机械性刺激猫大脑中动脉可导致脑血管痉挛.刺激后早期(2 h)即出现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显示内皮细胞的凋亡现象.提示颅脑手术中对脑血管的机械性刺激应尽可能的轻微,尽量减少对脑血管的机械性刺激,避免急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北京市10005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