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主动脉右冠窦起源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效果

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originating from the right coronary sinus: prevalence,electrocardiographic/electr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theter abl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44
出处:
ISSN:

关键词: 射频消融 主动脉右冠窦 室性心律失常 电生理

摘要:
目的 探讨主动脉右冠窦(RCC)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的心电生理特征和射频消融疗效.方法 入选2008年1月~2016年8月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证实起源于RCC的27例患者,分别在右室流出道(RVOT)、主动脉根部和左室流出道行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征,右室流出道标测电生理特点,成功消融靶点处电位特征及射频消融的疗效.结果 Ⅰ导联R波振幅较高(0.52±0.35 mV)提示VAs起源于RCC可能.RCC起源VAs在右室流出道标测最早激动点(EAS)位于中后间隔,74.1%(20/27)的患者RVOT EAS处及周围表现为双电位或复合电位,RVOT激动自中间隔向上、下传导,Carto系统测量右室流出道EAS距离希氏束(26.3±4.4)mm.75.0%(6/9)的患者在RVOT最早点处放电消融一过性有效,最终24例(88.9%)成功消融靶点位于RCC前上缘,3例(11.1%)成功靶点位于右窦瓣下.结论 RCC起源VAs在RVOT和RCC标测时具有特征性电位,RVOT EAS处放电可一过性有效,大部分在RCC前上缘消融成功,少数需在瓣下消融始能成功.

基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