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对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The effect of intravascular planarization therapy on thrombosis after artery endarterectomy in the animal model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北京100029
出处:
ISSN:

关键词: 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 动脉内膜剥脱 血栓形成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平整化治疗(IPT)对内膜剥脱术后血栓形成及内膜增生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金钢砂磨针磨除内膜的方法建立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将新西兰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Ⅰ组、Ⅱ组),每组12只.Ⅰ组:颈动脉内膜剥脱模型对照组;Ⅱ组:用金刚砂磨针磨除内膜后,行IPT;取对侧颈动脉作为自身对照.术后即刻及2周应用超声诊断仪评价血管狭窄程度.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h、术后24h测定出血时间.术后24h,分别从两组随机抽取4只兔,取术侧颈动脉标本用扫描电镜评价血小板黏附情况.剩余兔2周后,取两侧颈动脉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评价血栓形成.结果 术后3h、术后24h,两组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5.750±0.261)比(5.792±0.334) min;24 h:(5.541 ±0.498)比(5.625±0.433) min,P=0.870;P =0.666].术后24h,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黏附于内膜剥脱部位表面的血小板数量减少了67% [(149.000±9.557)个比(49.500±7.23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Ⅰ组血栓形成率为75.0%,Ⅱ组血栓形成率为1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0).结论 (1) IPT能够减少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血小板黏附,进一步减少血栓形成.(2)IPT局部干扰血小板黏附、活化,不增加全身的出血风险.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