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介入器械的革新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希望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作者:
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儿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述评

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历史经历了60年的历程,不做外科开胸手术治愈先心病是介入医生先锋的潜心研究的不变目标.翻开这段历史,20世纪50年代,我们看到的是简单的钢丝导管切割狭窄的肺动脉瓣.1953年,先驱者Rubio-Alvarez,在一例肺动脉瓣膜切开术中进行了一个划时代的尝试,他当时使用的是自己亲自改良的输尿管,通过导管里的金属丝去切开融合的肺动脉瓣,挽救了1例10个月大的婴儿,是个了不起的壮举.我们现在来看,Rubio的自制器械很简单,但其创新概念在当时是划时代的,开创了一个先河.60年代,房间隔球囊造口术给完全性大动脉患儿带来了生机.1966年,著名的Rushkind医生和Miller医生,应用球囊导管行房间隔造口术姑息治疗大动脉转位,介入性治疗开始进入小儿先心病的规范治疗范畴.80年代,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带给了患儿可能终生不必外科治疗的希望,主动脉瓣球囊扩张使主动脉瓣狭窄患儿不必经历多次外科手术,即可以生存至换瓣的年龄.从球囊扩张瓣膜到扩张狭窄的血管,主动脉缩窄,肺动脉狭窄,那是球囊扩张的年代,代替刀具切割,直到今天的高压球囊,切割球囊解决了更复杂的狭窄畸形.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儿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