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2021年1月至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628例AMI患者进行分析。NOAF定义为入院时或住院期间心电图上检测到的心房颤动。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临床、实验室、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数据。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确定AMI患者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628例AMI患者中,有48例NOAF,发生率为7.6%。两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糖化血红蛋白、病变支数、心肌梗死部位、高血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AF组年龄显著高于非NOAF组(P(0.01),女性所占比例NOAF组高于非NOAF组(P(0.01)。NOAF组C反应蛋白(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血肌酐峰值(Scr)、肌钙蛋白I峰值(TnI)、左心房内径等方面高于非NOAF组患者(P(0.05)。NOAF组心功能Killip分级劣于非NOAF组(P(0.01)。NOAF组患者体重低于非NOAF组(P=0.028)。NOAF组患者血红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低于非NOAF组患者(P(0.01)。NOAF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NOAF组患者[(12.46±8.05)d比(8.66±4.53)d,P(0.01]、院内死亡(10.4%比1.4%,P(0.01)高于非NOAF组患者。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52,95%CI 1.005~1.102,P=0.031)、CRP(OR=1.026,95%CI1.007~1.046,P=0.007)、NT-proBNP(OR=1.796,95%CI 1.473~2.191,P(0.01)及左心房内径(OR=1.087,95%CI1.029~1.148,P=0.003)是AMI后NOAF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高龄、CRP、NT-proBNP水平升高以及左心房增大预示AMI患者院内发生NOAF的风险可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