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缺血性脑卒中节律时钟功能与mri脑连接变化相关性研究

Correlation of rhythm clock function and MRI brain connectivity changes in ischemic stroke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2]中国康复研究所康复医学研究部神经损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神经损伤与修复研究所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室教育部神经变性病重点实验室
出处:
ISSN:

关键词: 卒中 生物节律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Bmal1

摘要:
目的 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生物时钟节律的变化,并分析这种改变与特定脑区功能性连接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设计,于2018年1月—2019年7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招募1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卒中患者组,并在社会上招募17名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处理后U2OS细胞的外周脑和肌肉芳烃受体样蛋白1(Bmal1)日常振荡周期。同时,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技术,以双侧下丘脑为种子点,比较两组间的脑功能连接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卒中患者生物时钟节律变化与脑功能连接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卒中患者组外周Bmal1日常振荡周期[(24.33±0.42)h]长于健康对照组[(23.81±0.4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2,P=0.002)。在脑功能连接方面,卒中患者组展现出下丘脑至右侧距状回以及下丘脑至右侧罗兰氏岛盖的脑功能连接增强现象,并且这种脑功能连接的增强程度与Bmal1振荡周期的长度呈正相关(r=0.369,P=0.032;r=0.393,P=0.022)。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外周生物时钟节律发生了改变,并可能与特定脑功能区的功能连接变化有关。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科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8225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998 更新日期:2025-10-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