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电针复合不同麻醉方式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Anesthesia Methods on Intraoperative Maintenanc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Cerebrovascular Stenting Patien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5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50
出处:
ISSN:

关键词: 电针 麻醉方式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循环稳定 术后恢复

摘要: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电针复合局部监测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应用于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观察对其术中维持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内,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185例,分为局麻电针组(LA组,n=41)和局麻对照组(LC组,n=44),全麻电针组(GA组,n=38)和全麻对照组(GC组,n=42).穴位的选择为术侧,水沟连百会,合谷连外关.对电针组患者进行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假电针做对照.记录术中的循环变化,记录血管活性药及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基本情况表示,采用局部监测麻醉的患者均为前循环堵塞的脑卒中患者;而必须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大部分为后循环堵塞(GC=28例,GA=29例)的脑卒中患者.LA组术中尼莫地平使用总量明显小于LC组(P<0.05).而全麻2组中术中多巴胺平均使用量GA组小于GC组(P<0.05).全身麻醉的患者,GA组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少于GC组(P<0.05).术后拔管期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GA组小于GC组(P<0.01).4组患者术后出现中等疼痛以上(VAS评分≥4分)的例数,在术后第1天9 am、术后第1天4 pm,LA组少于LC组(P <0.05);GA组少于GC组(P<0.05).结论: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与血管堵塞部位密切相关.针刺辅助局部监测麻醉或全身麻醉应用于CAS术中,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少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麻醉药物用量,具有辅助镇痛、促进麻醉恢复的功效,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基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北京100050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北京100050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803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82 更新日期:2025-09-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