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脑组织正常反应与术后残存的动态CT研究

Dynamic CT in Diagnosis of "Benign” Changes and Residual Tumor after Resection of Intracranial Malignant Glioma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机构: [1]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出处:
ISSN:

关键词: 恶性胶质瘤 术后 动态CT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恶性胶质瘤术后反应性增强与肿瘤残存增强的动态CT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选取48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为试验组,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14~63岁,平均38.2岁.包括星形胶质细胞瘤25例,少枝胶质细胞瘤6例,胶质母细胞瘤15例,混合胶质细胞瘤2例.所有病例在术后7~15天内行动态增强CT检查,注药速度1.5ml/s,总剂量90ml,经高压注射器注药的同时进行动态扫描.扫描速度1层/s,间隔2.5s.扫描43层,共148s.同法对11例癫灶清除术后7~12天内和5例胶质瘤术前患者检查,经后处理后获得其时间-密度曲线,并对48例恶性胶质瘤中的30例追踪观察.结果:术后反应性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表现为注药后曲线缓慢上升,在65~80s左右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术后残存增强的曲线在检查时间(148s)内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或表现为峰值出现后的相对稳定状态而无明显的下降支.术后反应性增强与术后残存增强的曲线不同是由于其增强的病理机制不同所致.结论:通过动态CT检查,分析其时间-密度曲线,可以对术后反应性增强与残存增强进行有效的鉴别,为临床预后评价和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8261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1003 更新日期:2025-1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