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术前智能化微导管塑形模拟技术辅助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Study on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eoperative intelligent microcatheter shap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assisted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emboliz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微导管塑形 不同操作经验 人工智能 栓塞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前智能化微导管塑形软件技术辅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对低年资医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行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将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辅助下进行微导管塑形,对照组由神经外科医师根据自身诊疗经验进行微导管塑形。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性终点(微导管一次到位率、5 min微导管到位率、微导管输送到位时间、微导管输送次数、优良率)和安全性终点(围手术期出血和缺血事件、术后6个月动脉瘤复发)。为分析颅内动脉瘤手术计划软件辅助不同操作经验神经介入医师的有效性,进一步对独立操作年限≤5年的医师操作弹簧圈栓塞手术的有效性终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100例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4例被排除(2例入组时发生破裂,2例为外院复发动脉瘤),最终纳入9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纳入49例患者49个动脉瘤,对照组纳入47例患者47个动脉瘤。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史(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瘤部位、规则动脉瘤、术者年限≤5年独立操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微导管5 min到位率、一次到位率、输送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98.0%(48/49)比66.0%(31/47),χ~2=14.735;98.0%(48/49)比68.1%(32/47),χ~2=13.992;98.0%(48/49)比68.1%(32/47),χ~2=13.992],而输送到位时间和输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34(17,51) s比200(123,478) s,Z=271.000;1(1,1)次比1(1,2)次,Z=804.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出血事件;试验组未发生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对照组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率为4.3%(2/47),其中1例为左侧后交通穿支动脉梗死,1例为术中血栓,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率为43.8%(42/96),试验组与对照组动脉瘤复发占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独立操作年限≤5年医师共行弹簧圈栓塞术30例,其中试验组微导管5 min到位占比、一次到位占比、输送优良占比均高于对照组(17/18比6/12,χ~2=5.660;17/18比8/12,χ~2=10.060;17/18比8/12,χ~2=10.060),输送到位时间短于对照组[34(11,58) s比294(71,726) s,Z=-3.409],输送次数少于对照组[1(1,1)次比1(1,2)次,Z=-2.02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智能化微导管塑形技术辅助有助于神经介入医师提升微导管塑形弹簧圈栓塞术的有效性,并且对于手术操作年限相对较短医师的栓塞操作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