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患者ct灌注成像的应用研究

CT cerebral perfusion imaging for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机械取栓术 脑血流灌注

摘要:
目的 探讨脑CT灌注(CTP)成像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机械取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卒中绿色通道收治的行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距最后正常时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等。收集手术相关资料,包括血管闭塞部位(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M2段)、是否术前静脉溶栓、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以及术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所有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前及术后3 d内行头部CT平扫及CTP。通过CTP图像识别灌注异常区,灌注异常表现为缺血区域脑血流量(CBF)减低、伴或不伴脑血容量(CBV)减低,且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max)延迟。比较手术前后灌注异常区范围及各灌注参数相对值[病变侧数值除以健侧数值,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TTP)、残余功能相对达峰时间(rTmax)]。根据机械取栓术后CTP图像灌注异常范围的改变情况将患者分为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组(灌注异常范围增大或无明显变化)、灌注异常范围减小组及灌注异常范围消失组。采用NIHSS评分评估机械取栓术后7 d或出院神经功能改变情况,将ΔNIHSS评分(基线NIHSS评分与术后7 d或出院NIHSS评分差值)>4分或术后7 d或出院NIHSS评分0~1分定义为NIHSS评分改善。临床结局为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评估的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结果 共纳入AIS患者67例,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34~97岁,平均(65±12)岁;入院距最后正常时间0~19 h,中位时间6(2,10) h;基线NIHSS评分4~26分,中位评分13(10,19)分;26例行静脉溶栓+机械取栓桥接治疗,41例仅行机械取栓治疗。经术中造影证实闭塞血管部位为颈内动脉19例,大脑中动脉M1段43例,大脑中动脉M2段5例。67例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即刻成功再通62例(92.5%),其中mTICI分级3级40例(59.7%),2b级22例(32.8%)。67例患者中59例(88.1%)术前CT平扫发现早期脑缺血征象;所有患者术前CTP均发现与临床表现相符合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CBF减低、伴或不伴CBV减低,且MTT、TTP、Tmax延迟。术后原灌注异常区rCBF、rCBV值较术前显著增高,rMTT、rTTP、rTmax值较术前显著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7例患者中,术后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10例,灌注异常范围减小28例,灌注异常范围消失29例。灌注异常范围消失组患者术后7 d或出院NIHSS评分改善比例显著高于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组(P=0.001)及灌注异常范围减小组(P=0.011)。灌注异常范围消失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比例显著高于灌注异常范围无改善组及灌注异常范围减小组(均P<0.01)。结论 CTP能够监测机械取栓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为评估治疗后脑血流灌注恢复程度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39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