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双源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的图像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探讨该方法的关键技术点,为临床提供一种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方法 前瞻性收集临床同时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动脉成像(CTA)的连续性患者共493例.根据CT扫描机型分为2组:A组300例,采用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扫描,根据心率进一步分为A1组(n=69,心率≤65次/分)和A2组(n=231,心率>65次/分);B组193例,采用第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扫描,根据心率进一步分为B1组(n=92,心率≤65次/分)和B2组(n=101,心率>65次/分).分别客观、主观地评价图像质量,计算辐射剂量.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临床资料中的频数参数构成比采用x2检验,评价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采用Cohen Kappa分析.结果 (1)A组和B组患者间年龄(t=0.58,P=0.847)、性别(x2=1.45,P=0.228)、体重指数(t=1.20,P=0.2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图像质量客观评价:A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V4段CT值、噪声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8~4.49,均P<0.05),两组患者的主动脉根部CT值(t=0.68,P=0.495)和噪声(t=0.31,P=0.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12.①与B组进行比较,A组的冠状动脉CTA平均图像质量的评分更好(t=0.018,P=0.001)、冠状动脉4级血管基于患者数的不可诊断率更低(x2=6.63,P=0.01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B组进行比较,A组的头颈部CTA评分更好(t=0.013,P=0.004)、头颈部4级血管基于患者数的不可诊断率更低(x2=4.38,P=0.036),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A组有效辐射剂量为(1.48±0.33) mSv,较B组[(2.14±0.52) mSv]降低了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P=0.001).结论 第三代双源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采用不同心率采集不同扫描时间窗的办法,能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且降低了辐射剂量,是一种评价心脑血管疾病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