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穴位埋线后认知功能变化与脑功能成像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Changes between Cognitive Ability and Brain fMRI after Acupoint Thread Embedcl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机构: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穴位埋线 认知功能 机制

摘要:
目的 运用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讨穴位埋线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作用机制.方法 26例轻、中度AD患者按配对方法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埋线组分别在神门、丰隆、太溪和足三里穴进行埋线,空白对照组用相同操作方法刺激穴位,但埋线针不穿入羊肠线,两组患者均每个月治疗1次,共治疗6次.分别于首次治疗前1周内和6个月治疗结束后l周内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价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ADAS-Cog)对两组进行评分.并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行脑功能成像检查,获得脑内血氧变化的数据,利用SPM软件对两组治疗后量表评分的变化与脑内血氧变化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穴位埋线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AS-Cog评分显著降低(P<0.01).空白对照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ADAS-Cog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及ADAS-Co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MMSE评分变化相关的穴位埋线效应激活的主要脑区,左侧:额下回、额中回、额上回、颞横回;右侧: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海马回、扣带回、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与ADAS-Cog量表评分变化相关的穴位埋线效应激活的主要脑区,左侧:额上回、额中回、梭状回、颞下回、海马回;右侧: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梭状回、颞横回、枕中回、中央后回.结论 穴位埋线通过激活额叶、颞叶、边缘系统和小脑等与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1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