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儿童贲门失弛缓症36例临床特征及随访

Clinical features and follow-up study of 36 children with achalasia of card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 中华系列

机构: [1]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临床特征 预后 随访 儿童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6例AC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等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情况.采用AC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对患儿症状进行分级,治疗有效的标准为治疗后Eckardt评分≤3分.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36例AC患儿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0.0±3.4)岁(1.4~15.5岁);病程0.5(0.2,3.0)年(1个月~9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呕吐33例(91.7%)、吞咽困难23例(63.9%)、体质量减轻16例(44.4%)、胸痛9例(25.0%).手术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患儿比较,3个月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13/13例)、71.4%(5/7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6个月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00.0%(13/13例)、50.0%(3/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12个月内,手术治疗组患儿均无复发,治疗有效率为100.0%;药物治疗组患儿除1例自行停药,余均因治疗效果欠佳于外院行手术治疗.结论 药物及手术治疗AC均有较好的短期疗效,但手术治疗的患儿中、长期疗效均高于药物治疗的患儿,手术治疗症状缓解更加稳定,不易复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9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907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