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and 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持续性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通过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动及非心房颤动人群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研究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组患者366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我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为行射频消融术住院者共181例,非心房颤动患者入选于社区中医科门诊为中医保健就诊的患者共185例.使被测者安静状态下平卧位休息至少5min,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上臂血压及脉率,后使被测者主动转换为站立位,测量被测者直立后0.5、1、2、及3min的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内,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Hg(mmHg=0.133Pk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对于伴有卧位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下降≥30mmHg为诊断标准.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21.6%,非心房颤动患者为13.0%,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分析调整多个变量后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OR=2.525,95% CI:1.256~5.076,P=0.009)、年龄>60周岁(OR=2.125,95%CI:1.163 ~3.880,P=0.014)及高血压未控制(OR=2.416,95%CI:1.276 ~4.575,P=0.007)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kg/m2(OR=0.505,95%CI:0.273 ~0.932,P=0.029)与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负相关.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周岁及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概率更高.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内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99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