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社会中,冠心病带来的健康负担不容忽视,并且在我国其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即使对罪犯病变进行成功的血运重建及二级预防后,仍有约1/4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在2~3年中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非靶病变进展的危害不容忽视.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并且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显著增加已得到广泛共识.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1].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多存在弥漫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似的治疗条件下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更快[2],其中非罪犯病变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3].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如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十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因其可以提供冠状动脉血管结构的信息,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在现有血运重建指南中已经给予Ⅱa类推荐.通过影像学手段深入探究冠状动脉病变的病理变化,寻找进展的相关机制,为指导治疗策略和新靶点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