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临床分类及转归分析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is of congenital aortic stenosis in children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小儿心脏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 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主动脉瓣成形术 二叶主动脉瓣 三叶主动脉瓣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治疗方式及临床转归.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82例(男女比1.16∶1,中位年龄48个月)按不同标准行临床分组研究:包括主动脉瓣解剖形态,合并的心内畸形及不同的干预手段等,通过随访超声心动图指标、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评估其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①本组病例单纯AS36例中,10例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PBAV);11例选择外科手术9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AVP),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另15例随访观察;A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患儿46例中,14例选择外科手术同时矫治AS及其他合并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主动脉缩窄的部分病例因AS轻度未处理主动脉瓣,随访AS程度减轻.②瓣膜形态与疗效:40例三叶主动脉瓣(TAV)中,有13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41例二叶主动脉瓣(BAV)中,22例行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按BAV及TAV分组,本组提示同种干预方式时的即刻和中期压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主动脉瓣反流均无明显加重.③干预方式与疗效:33例AS矫治成功的患者中,10例PBAV及23例AVP分组比较,发现在同种瓣膜形态时,即刻和中期压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主动脉瓣反流无明显加重.结论:PBAV或AVP治疗对BAV与TAV的AS患儿,早、中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儿童AS需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随诊治疗方案.

基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29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小儿心脏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6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