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主动脉瘤是一种罕见、治疗困难的动脉瘤类型[1]﹐其发病率在主动脉瘤中占0.7%~3%[2]﹐常于并发菌血症、败血症或动脉瘤破裂时才被发现﹐病死率达5%~44%[3]。<br> 1临床资料<br> 患者男﹐59岁。因“间歇发热4个月”于2014年10月20日收入我科。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2℃﹐伴有畏寒、寒战﹐伴有肋下及后背部疼痛﹐为持续性撕裂样疼痛﹐深吸气或体位变动时加重﹐热退后缓解。无咳嗽、咯痰﹐无胸痛、咯血﹐无胸闷、憋气﹐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就诊于当地县医院﹐先后3次行血培养﹐1次血培养结果阳性﹐为“鸡沙门菌”﹐先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2 g 每8小时1次×3 d﹐哌拉西林-舒巴坦5 g 每8小时1次×8 d﹐左氧氟沙星0.5 g 每日1次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5 g 每8小时1次× 4 d﹐发热无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