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心房颤动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Effec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n left atrial function in atrial fibrillation patients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9病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处:
ISSN: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功能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阵发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行外科微创手术治疗前后左心房功能的变化,探讨该手术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九病房行外科微创手术(胸腔镜辅助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及Marshall韧带离断)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52例,分别于术前(窦性心律时)、术后7d及术后3个月,应用实时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消融术后6例患者房颤复发,余46例完成研究,手术转窦率为88.5%(46/52).无手术相关严重合并症发生,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栓塞事件.左心耳切除成功率为77%(40/52,左心耳残端<1cm).2)患者术后7d及术后3个月左心房最大容积(left atrial maximum volume,LAVmax)较术前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房最小容积(left atrial minimum volume,LAVmin)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7d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eft atrial emptying fraction,LAEF)术后7d较术前、术后3个月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前、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passive ejection fraction,LAPEF)术后7d、术后3个月较术前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jection fraction,LAAEF)术后3个月较术前、术后7d增强,术后7d较术前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峰流速术后3个月较术后7d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97).结论 1)外科微创手术是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的恢复患者的窦性心律、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2)外科微创手术治疗阵发性房颤有利于左心房逆重塑及功能增强,其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9病房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37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11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