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18F-FDG-PET/CT 检测实验兔模型主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炎性状态

Evaluation of atherosclerosis and in flammatory status of aortae in a rabbit model using 18 F-FDG-PET/CT

| 认领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科北京100029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放射医学科北京100088
出处:
ISSN:

关键词: 18 F-FDG PET/CT 炎症 易损斑块

摘要: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在体动态评估可应用于临床预防心血管事件。本实验目的是监测 F‐18‐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在动脉粥样硬化不同阶段的摄取,研究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PET/CT )检测易损斑块的可行性。方法2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2组: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n=11)和动脉粥样硬化+他汀组(S组, n=11)。实验兔在第18周通过药物触发以诱导血栓形成。实验过程中的4个阶段分别进行PET/CT扫描:高胆固醇饮食前(基线阶段,n=6),第8周时(高胆固醇饮食中期,n=4),第18周时(触发实验前,即高胆固醇饮食结束阶段,n=22),药物触发实验后(触发实验后,n=15)。主动脉的18 F‐FDG摄取值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平均SUV值(SU‐Vmean)表示。SUV值通过测量一系列7.5mm长度的动脉节段获得。结果 SUVmean 和SUVmax分别为基线阶段0.449±0.108和0.550±0.132,高胆固醇饮食中期0.694±0.117和0.754±0.129,触发实验前(高胆固醇饮食结束阶段)A组0.788±0.121和0.861±0.139,S组0.651±0.194和0.736±0.243。SUVmean 和 SUVmax在触发实验后血栓形成组分别为1.128±0.420和1.302±0.489,在无血栓形成组分别为0.774±0.159和0.859±0.191。22只实验兔中的10只经检测证实有血栓形成(45.5%):A组11只中的8只血栓形成(72.3%),S组11只中2只血栓形成(18.2%)( P <0.001)。结论18 F‐FDG摄取值的定量分析可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状态和易损斑块。PET/CT对预测临床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栓形成事件有潜在应用价值。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综合科北京100029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99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