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
放射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53
神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成像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研究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空间关系,并随访观察受损纤维束的功能重组与代偿情况,探讨DTT技术对预测患者运动功能转归的价值。方法选择左侧内囊周围区脑梗死患者19例,分别于发病<7、30、90天进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应用 DTT技术进行皮质脊髓束三维重建,采用 Fugl-Meyer量表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分析脑梗死灶及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 DTT显示19例左侧内囊周围区梗死患者,根据患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分为3型,I型5例,皮质脊髓束位于梗死灶外,FM评分96.46±7.68;II型6例,皮质脊髓束部分位于梗死灶内,但受侵范围<1/3;或受压、迂曲、推移改变,FM评分94.20±6.84;III型8例,皮质脊髓束>1/3位于梗死灶内,FM评分82.37±22.14。19例患者发病<7天,皮质脊髓束损伤分型与 FM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 =-0.490,P =0.033)。 DTT对患者皮质脊髓束的动态观察显示,8例III型患者中4例90天皮质脊髓束显示良好,患者运动功能完全恢复;2例患者皮质脊髓束自身发生再生修复,90天后仅遗留部分运动功能障碍;2例未发现纤维再生修复,90天仍遗留严重运动功能障碍。结论DTT能够直观显示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受累程度及其动态变化,对评价其运动功能恢复提供重要的客观影像学依据。
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资助(2009B047); 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项目资助; 北京市卫生局“215”人才项目资助;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影像学部放射科,北京100053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戎冬冬,王佩佩,张苗,等.脑梗死患者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的随访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6):893-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