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床旁TCD监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价值研究

Bedside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 Monitoring in the Managements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 血管痉挛 迟发性脑缺血

摘要:
目的探讨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预测和发现脑血管痉挛,减少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发生的价值。<br>  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内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完成床旁TCD监测的222例SAH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治疗及并发症。入院24小时内完成TCD基线监测,根据结果分成正常组85例、流速增快组14例、血管痉挛组123例,比较患者抗血管痉挛强化治疗的使用率、DCI及不良预后[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4~6分]的发生率和治疗改善率的差异。<br>  结果3组患者比较,血管痉挛组和血流增快组的GCS评分低、Hunt-Hess分级Ⅰ~Ⅲ级比例少、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y,WFNS)分级Ⅰ~Ⅲ级比例少、改良Fisher分级3~4级所占比例多、颅内血肿发生率多,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血管痉挛组和流速增快组患者DCI发生率高于正常组(68.2%、35.7%、3.2%,P<0.01)。TCD流速增快组和血管痉挛组患者给予的抗血管痉挛加强治疗(70.6%、100%、4.1%)及脑脊液置换治疗(21.2%、7.1%、5.7%)多,临床缓解率(56.5%、28.6%、10.6%)高(P<0.01)。90天随访血管痉挛组和流速增快组预后不良高于正常组(30.6%、21.4%、15.4%,P=0.031)。<br>  结论 TCD结果异常的患者(血管痉挛组和血流增快组)发病后的病情重,出血量大,尽管给予加强治疗,DCI的发生率及预后不良率仍高于正常组。床旁TCD监测能够筛查出DCI高危患者并评价治疗效果,是防治DCI所需的有效检测工具。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5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996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