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children with lymphoblastic lymphom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
出处:
ISSN: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 儿童 药物疗法 预后 临床特点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12例LBL住院患儿中,男74例,女38例,男女之比为1.9∶1,中位发病年龄7.0岁.T细胞型LBL(T-LBL) 73例,B细胞型LBL(B-LBL)39例.临床Ⅱ期6例,Ⅲ期25例,Ⅳ期8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BCH-LBL-2003方案化疗.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9个月(1~90个月),在诱导缓解33 d和化疗3个月进行评估,骨髓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6.4%和100%;瘤灶的CR率分别为77.7%和94.5%,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22.3%和5.5%,总有效率为100%.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89.1%,5年总生存率为87.0%;3年无病生存率(EFS)为85.4%,5年EFS为83.3%.全组复发11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复发3例,骨髓复发4例,原发肿瘤部位复发3例,颈部淋巴结+骨髓复发1例.死亡11例,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复发后进展死亡8例.化疗期间所有患者出现Ⅲ~Ⅳ级骨髓抑制.单因素分析显示,诱导结束时未达CR、巨大瘤块、T细胞型和病程<30d为LBL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儿童LBL为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CH-LBL-2003方案的化疗疗效良好,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可耐受.诱导结束时未达CR、巨大瘤块、T细胞型和病程<30d的患者可能预后不良,应在早期给予更有效的治疗.

基金:
语种:
PubmedID: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4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7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19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