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不同麻醉深度指标在全麻镇静和镇痛监测中的比较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echniques for monitoring sedation and analgesia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E

机构: [1]100080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2]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麻醉深度 脑电描记术 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摘要:
目的 评价脑电双频指数(BIS)和电刺激-循环反应在全麻镇静和镇痛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20例择期手术全麻病人,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依次设定为1、2、3、4和5 μg/ml,记录每一靶浓度下的BIS、SBP、DBP和HR值.维持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靶浓度,给予一次60mA强直电刺激,随后将雷米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依次设定为1、2、3、4和5 ng/ml,达到每一靶浓度后给予一次同样电刺激,计算每次电刺激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值(△BIS、△SBP、△DBP和△HR).结果 丙泊酚靶浓度依次增加,BIS值依次减少(P<0.05),两者之间呈负相关(r=-0.789,P<0.01).不同雷米芬太尼靶浓度时,电刺激均未引起BIS的变化,但引起SBP、DBP和HR增加(P<0.05或P<0.01).随着雷米芬太尼靶浓度增加,△SBP、△DBP和△HR呈下降趋势.雷米芬太尼靶浓度与△SBP和△HR之间呈负相关(r=-0.386和-0.302,P<0.05).结论 BIS对镇静药浓度变化敏感,对疼痛刺激反应差,电刺激-循环反应能够灵敏地反映镇痛水平,所以麻醉深度监测应该针对不同成分进行多指标、多方法的综合监测.

语种: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61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71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