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期刊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C
◇ 中华系列
文章类型:
论著
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100045
临床科室
心脏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首都儿科研究所心内科
[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4]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5]解放军总医院儿科
[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儿科
首都医科大学
[7]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儿科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8]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
出处: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9-3121.
ISSN:
0376-2491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丙种球蛋白类
冠状动脉疾病
疗效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对川崎病患儿疗效及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45家医院2000-2004年间川崎病患儿的IVIG治疗情况,共1052例(男680例、女37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2月~13.8岁.按IVIG给药方法 分成2 g/kg单次给药(单次组)、1 g·kg-1·d-1连续2 d(2 d组)及400~600 mg·kg-1·d-1连续4~5 d(4~5 d组)3组.观察指标参考IVIG无反应性发生率及急性(发病1~2周)和亚急性期(发病3~6周)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次组、2 d组和4~5 d组分别有292、656和104例患儿.2 d组IVIG无反应性发生率(61/292,20.9%)显著高于单次组(65/656,9.9%)及4~5 d组(9/104,8.7%,P<0.01).急性期冠状动脉并发症、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但亚急性期单次组冠脉并发症(5.1%)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1.6%)低于4~5 d组(11.6%和4.7%)和2 d组(9.8%和5.4%,P=0.035~0.047).结论 IVIG 2 g/kg单次给药方案可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和IVIG无反应性的发生率,可能是川崎病目前较好的IVIG治疗方案.
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项目(2003-1018)
PubmedID:
18269869
第一作者:
杜忠东
第一作者机构: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100045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杜忠东,赵地,杜军保,等.不同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比较[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4):311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