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大动脉炎合并外周动脉受累的临床特点分析

Clinical features of Takayasu's arteritis with peripheral artery involvement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中华系列

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外周动脉 临床特点

摘要:
目的 总结大动脉炎合并外周动脉受累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32例大动脉炎合并外周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32例患者中男6例、女26例,男女比例约为1∶4.男、女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12)岁比(39±14)岁](P=0.599).21例(65.6%)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8例(56.3%)患者合用免疫抑制剂;8例(25.0%)患者使用生物制剂;17例(53.1%)患者加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头晕(18例,56.2%)、四肢乏力(14例,43.8%)、无脉(13例,40.6%)、四肢血压不对称(11例,34.4%)为主要表现.影像分型以Ⅴ型最常见(19例,59.4%),其次为Ⅰ型(6例,18.8%).受累的外周动脉以腋动脉(20例,62.5%)、股动脉(13例,40.6%)为主.病变性质表现为受累动脉的狭窄(22例,68.8%)、闭塞(10例,31.3%)、内中膜增厚(5例,15.6%)、动脉瘤形成(1例,3.1%).男、女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分型、病变部位及病变性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指标中,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者13例(40.6%),均为女性;C反应蛋白升高者12例(37.5%),女性多见(11例,42.3%).结论 大动脉炎可导致外周动脉病变,临床医师应关注头晕、四肢乏力、无脉、四肢血压不对称、影像分型为V型患者的外周动脉受累情况.大动脉炎男、女患者外周动脉受累时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分型、病变部位及性质无明显差异.

基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1]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风湿免疫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7005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905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