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从Ashbaugh等[1]在1967年首次提出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这一概念,为了提高ARDS的临床诊断正确率,ARDS的标准不断在更新.2012年,发布了新的共识定义和ARDS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即“柏林标准”,即明确诱因下一周内出现的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胸部X线平片或胸部CT显示双肺浸润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节影解释;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液体负荷过重解释.根据PaO2/FiO2确认ARDS诊断,并将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种,轻度(200 mmHg≤PaO2/FiO2≤300mmHg,1mmHg=0.133kPa和PEEP或CPAP≥5cmH2O,1cmH2O=0.098kPa),中度(100mmHg≤PaO2/FiO2≤200mmHg和PEEP≥5cmH2O),重度(PaO2/FiO2≤100mmHg和PEEP≥5cmH2O)[2].ARDS是以炎症性肺水肿、重度低氧血症、弥漫性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损伤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3].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ARDS的治疗方法和管理明显提高,但ARDS中重度患者病死率仍然非常高,超过了40%[4].直到今天,机械通气仍然是治疗ARDS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针对ARDS机械通气的相关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在临床中对于ARDS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