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和平滑肌蛋白1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关系的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 and leiomodin 1 gene polymorphisms and carotid plaque vulnerability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医学研究实验室 [3]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放射科 [4]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抗原 CD3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平滑肌蛋白1 易损性斑块 缺血性卒中

摘要:
目的 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风险的关系. 方法 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颈动脉高分辨MRI区分易损及稳定斑块,依次纳入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TaqMan探针对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患者PECAM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rs 1867624、rs2820315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70例,其中189例具有易损斑块,81例具有稳定斑块.对两组患者PECAM1基因rs 1867624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T是易损性斑块风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为87.3% (330/378)、79.6%(129/162;OR=1.759,95% CI:1.080 ~2.864,P=0.022).对LMOD1基因SNP位点rs2820315的分析显示,等位基因C是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中为87.6% (331/378)、80.9%(131/162;OR=1.667,95%CI:1.014 ~2.738,P=0.04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69,95% CI:1.022~1.118,P=0.004)、PECAM1基因rs 1867624位点T/T基因型(OR=2.202,95% CI:1.035~4.688,P=0.041)和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C/C基因型(OR =2.199,95% CI:1.005 ~4.809,P=0.048)是形成易损性斑块的风险因素. 结论 PECAMl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 1867624、LMO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820315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

基金:
语种:
中文影响因子: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通讯作者:
通讯机构: [2]10007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医学研究实验室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16409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869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45号宣武医院